郑逸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5.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和朴学大师胡朴安先生为忘年交,我始终以前辈礼对待他,他老人家和我无话不谈。可是他生长于安徽泾县的龙坦屯,屯在万山围绕中,北面倚山,前临溪水,正是个好所在。辛亥革命前,即来上海,已历数十寒暑,但“乡音未改鬓毛衰”,还是满口泾县的土话,他虽无话不谈,可是我有些话不甚懂得,在了解上未免打了个折扣。

他生于前清光绪四年戊寅九月十三日,卒于一九四六年丙戌五月二十一日,恰值古稀之岁。和他相交而存世的殊罕其人,那么记叙他的往事,有舍我其谁之叹了。

我涉笔人物掌故,成为习惯,编著《南社丛谈》即有《南社社友事略》,凡一百七十余人。朴安,当然是其中之一。惜乎尚不够详赡,最近袁君义勤借给我《朴学斋丛书》之一《五九之我》一册,那是胡家斥资所印,属于非卖品,印数寥寥。经过浩劫,这种作品,难以看到的了。这所谓《五九之我》那是朴安于一九三七年所作,这年为他五十九岁,尽八个月的精力,写成了这书。他自己说:“用极诚恳的态度,极普通的文字,使前尘梦影,一幅一幅从脑中经过,而留之于纸上,使它日寻梦时,不至渺渺茫茫,毫无依据。”那书就是等于自传或回忆录,展阅之余,更能充实我的写作资料,这是应当向袁君表示谢意的。

从来朴学家,无不威仪棣棣,文质彬彬,埋首故纸堆中,作探赜索隐之举。朴安却不是这个类型,他亦庄亦谐、亦狂亦狷,饶有趣味性和生活气,这是我乐于为他下笔的。

他寓居沪上,而家乡观念很重,留有家乡照片数十帧,编刊《朴学斋丛书》,把照片制版登载卷首,且做了《思故乡歌》。如云:“不禁思起我之故乡,儿时游钓不能忘。不禁思起我之故乡,天涯烟水劳相望。不禁思起我之故乡,往事回头半渺茫。窗前明月,屋角斜阳,至今可是乃无恙?”这歌浑成自然,几近天籁。他的弱弟寄尘,著有《江屯集》《福履理路诗抄》,为南社著名诗人,且能译述西洋诗为绝律近体,不失原作的神理和韵味,尤为难能。而寄尘之诗,实为朴安所授,其成就竟超过朴安,真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朴安谈他的幼年事,节录一二于下:“性强硬,仆跌非破皮流血不哭。好与群儿斗,斗必求胜,不胜则视为大耻辱。入门馆读书,馆师六十余岁,精力已衰,学规极其散漫,学童日以演戏为乐。我年事虽小,而喜扮强盗,二三尺之高,翩然而上,三四尺之远,翩然而越。后易一馆师,凡到馆最早者,是日背书有优先权。我每为到馆之第一人,彼此互相争早,天微明,群儿聚馆门而俟,我每由后门越墙而入,故群童皆不如我之早,盖得力于做强盗。一日,与群儿斗,纠结不可解,我兄伯春奉母命呼我,且斥责我,我不服,转而斗伯春,伯春长我三岁,身高于我,而斗则屈我下。我以足蹴伯春,伯春仆地,石破其颅而流血。我骇极而逃,时已薄暮,冥色四合,我家雇工,恐我迷路,自后追之,约一里余,前临一涧,宽可五尺,水流甚急,我一跃而过,雇工力不胜,对涧大呼,旁观笑之,谓:三十岁男壮丁,反不及十岁孩童。”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0502I51.jpg"/>

胡朴安与人合著《校雠学》

他好武,家中有一贮藏杂物之楼,因没有人去,把梯子撤掉,他就瞒着家人,用沙袋悬于中梁,便缘柱上下,读书之暇辄击沙袋,以练身手。又缚小铁条于胫足间,以练超跃。受创不出声,家人始终没有知道。他的同学王某,拳学少林派,那是渊源于家学的。他向王学习,从基本功着手,两脚为骑马式,如膝要屈,腿要平,腰要直,头要顶,两手握拳等,动作甚多,而以快与巧取胜;那开合虚实之势,攻击防御之法,得其要领。从陈微明学太极拳,微明为陈苍虬诗人之弟,也有诗文集行世,且能文能武,尤为杰出。朴安的拳法,因此才归正宗。记得有一年,他得意的女弟子陈乃文,邀诸友好及老师为联欢会,我也在被邀之列。朴安兴至,在中庭一试身手。他的另一位女弟子王灿芝(秋瑾女侠之女)舞剑,这印象迄今犹留我脑际。既而朴安伸着颈项,叫我用手尽力叉着,经他一挺,我力竭倒退,为之惊叹。

朴安读书,从过四位蒙师。年十五,他的父亲自设门馆,伯春和朴安,均趋庭受教。所教面很广,“四书”“五经”、古文古诗,以及子史等等,又闹了个笑话。原来他读“纲鉴”至汉高祖溺儒冠,他心窃慕之,乃潜取同学之帽,承之以溺,同学诉之于师,他的父亲也大加谴责,并诏以前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谓:“溺儒冠当在不善须改之列,怎能学习呢!”他问:“汉高祖起兵讨秦可笑吗?”父答以:“果有秦始皇,自当讨伐。”越日,问诸同学:“今日有没有秦始皇?”有一顽皮同学,立出来说:“我就是秦始皇。”他把这同学猛打一拳,几至流血。说是:“暴秦给我讨伐过了。”

他喜读韩昌黎的文章,敬慕昌黎之为人,韩文中之《原道》和《谏佛骨表》他读得滚瓜烂熟。这两篇都是辟佛的,所以他也是重儒轻释了。一天,有一和尚,手持木鱼,盘坐募化,口喃喃诵“南无阿弥陀佛”,他更提高嗓子读《原道》,结果和尚只得避去。他父设帐之家,颇有藏书,他时常发箧翻阅,注意杂书等类,深恐父亲阻止,偷偷地以油灯照读,灯光如豆,复以黑布蒙其三面,不使光线射至父室,一次夜深假寐,几肇焚如之祸。杂书中,最喜看尤西堂的游戏文,袁子才的散文,以及《幽梦影》《板桥杂记》等书,既而发箧,得《九数通考》及《梅氏丛书》,为了好奇,转治算学,无人指示,冥索默求,乃悟我国的四元即西方的代数。复发箧,得《朱子大全》《近思录》涉猎了理学方面,影响了他,从此言语行动一变而为恂恂儒雅了。他赴郡试,购得《农政全书》《纪效新书》,又读而好之。族人某赠他《齐民四术》,一夕阅毕,于是自诩为知兵农水火之学。既明新学之为用,研究《泰西新史》《格物入门》《格致汇编》《化学初阶》等书不离手。后好文字学,对于《说文解字》,他具有别解,认为须加修改。若干年,在芜湖万顷墟任开垦,时刘申叔于安徽公学执教,陈仲甫寓科学图书馆,办《白话报》,二人都精于文字学,他颇得切磋之益。

上海有国学保存会所设之藏书楼,朴安常去看书,得识陈佩忍、诸贞壮、高天梅、苏曼殊、朱少屏诸人,均籍隶南社,他有一段自述,如云:“曼殊性疏散,其于人似有意,似无意。贞壮为张季直之得意门生,与我辈之草泽文人,其思想与行径,似乎稍有不同。少屏当时忙于社会之事。踪迹较密者,佩忍、天梅二人而已。二人皆好饮酒,皆好作诗,尤喜醉后发狂言。我之酒量,或过于二人,诗虽不逮,亦勉强可以追随,因佩忍、天梅而认识柳亚子,遂加入南社。南社为文字鼓吹革命之机关,与日本东京之同盟会,遥遥相应。初由柳亚子、高天梅、陈佩忍三人发起,开成立会于苏州之虎丘,我之加入南社也,则在成立之第二年。我加入后,我弟寄尘亦加入。南社同人好为慷慨激昂之诗人,以意气相交结,与我之个性颇相近。”他也多藏书,自云:“好买书,每月买书之费,有时超过生活费两倍以上。我之积书,始于民国纪元前五年,以后年有增加,苟生活费有余款,皆用以买书,至于今日,积书在五万册以上,盖已有三十余年之历史也。”他晚年和管际安、童心安,合筑屋舍于沪西延平路,以三人名中,均有一安字,便榜之为“安居”。这儿我是常去的,书橱、书架、书箱,可谓满坑满谷,总之,除坐卧一席外,余皆置书,以我估计,远远超过五万册了。但他所置的书,都属于实用的,从不讲究版本。他说:“矜宋诩明,非我辈寒士力所能及,我不勉为之也。”他读书逢到疑难,不惮查检之烦,非得其要领不可。因此,他常对学生说:“遇不认识之字,不要即问先生,翻过数种字典而犹不得其解,然后再问,因查书极有益于学问。”

《美术丛书》为一巨著,初为线装本,分若干集,后改为精装本二十册,配一木柜,甚为美观。那是邓秋枚所创的神州国光社出版的。第一集即朴安所编,第二、三集,秋枚自编,四集以后,始由黄宾虹编。又《国粹学报》,也是秋枚所创办,复出《国粹丛书》,朴安撰《吾炙集小传》,收入其中,末附秋枚一跋,却有“与胡生韫玉同辑小传”云云。朴安大不以为然,谓:“韫玉是我之名,现已废弃不用。胡生之称,系先生对于弟子所用者,我与秋枚,不过老板与伙计之关系,秋枚是文字资本家,我是文字劳力者,此不可不一言以辨正。”当时国粹同人,有章太炎、刘申叔、黄晦闻、陈佩忍、李审言、黄宾虹等。罗振玉、王国维、廖季平,则经常为《国粹》撰稿。他对于以上诸子,略有评论,谓:“太炎、申叔,深于乾嘉诸儒之学,申叔之精,虽不及太炎,而博或过之。惟太炎不信甲骨文,亦不重视金石文,治学方法,不能辟一条新路。吾友程善之常为余言,申叔诸著作,多数取诸其祖与父之旧稿,此言我不能证实,但善之亦非妄言者。晦闻深于史学与诗学,而诗学出史学之上。佩忍熟于掌故,而文极条达,诗词慷慨可诵。审言熟于选学,骈体文又极谨严,自谓胜于汪容甫。且笺注之学,近世殆无出其右者。宾虹深于篆刻书画,而画尤精,出入宋元间,不作明人以后笔法。鉴别之眼力尤高,近世之作山水者,推为巨擘。罗振玉在甲骨文上,有传布之功。王国维治学方法,似乎在太炎之上,更非罗氏所可及。友人某君常为我言,自王国维死后,罗氏发表之著作颇少,其言亦深可味。四川廖季平,考据极精,申叔盛称其《六书旧义》,廖氏本班固四象之说,注重形事意义四事,颇新奇可喜,在我做的《中国文字学史》上已稍论之。”所论殊精当,可作学术参考,又见清末民初儒林之盛况。而朴安多方面获得高榷切磋,尤为难得。

朴安从事新闻事业,始于《民立报》,该报为于右任所创办,继《民呼报》《民吁报》而为民国发祥的报刊。他主编小品文章,搜集明遗民之事迹与其言论含有种族思想者,编为笔记类,次第载之报端。又编有《发史》一种,凡清初不肯剃发而被杀,或祝发而为僧者,悉为编入。又编《汉人不服满人表》一种,自江上之师,至黄花冈止。又作小说《混沌国》,描写清廷的腐败情况。但此等鼓吹革命的文稿,都散失掉了。惟《发史》序,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却引有一段,朴安录以存之。那为《民立报》撰社论的,有宋渔父、范鸿轩、景耀月、王印川、徐血儿。撰小说的有老谈,即谈善吾。绘画的有钱病鹤(后改为云鹤),亦人才济济。此后瞿绍伊主办《春申报》,招朴安为襄助编辑,为时不久,报即停刊。继进《新闻报》,任小品编辑,乃纯粹的游戏文章。辛亥革命后,他在游戏文章中讥诮遗老,触犯股东的忌讳,他便辞职而去。

他认识叶楚伧,很有趣。那时,他和陈佩忍,同饮于沪市言茂源酒肆,佩忍忽对他说:“我有一好朋友,是汕头《大风报》的主笔,新从汕头来沪,不可不去一看。”他询问何人,佩忍不语,久之则云:“现且不言,看到时再讲。”酒罢,同到一客栈,佩忍带领而入,便见一状颇魁梧者,正在阅书,客至,释卷而起。他疑心是广东人,或是北方人,正要请教时,佩忍忽谓:“你们二位,暂不通姓名,谈了话再说。”他听对方讲的是吴侬软语;疑团更甚,没有谈到几句话,就提到饮酒,三人便同赴酒家,其人纵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又杂谈诗文,三人颓然各有醉意,彼此竟未通姓名而别。事后,朴安才知其人乃吴江叶楚伧。民元之际,姚雨平办《太平洋报》,楚伧任总编辑,朱少屏任经理,柳亚子编文艺,兼电报版,朴安作社论与编新闻。一日,亚子以第五集《南社丛刻》誊写稿(各地社友寄来诗文词稿,纸张不一,写体亦不一,均由亚子全部抄录,录入每页二十四行,每行三十字的红格纸里去,然后付印),托朴安交付印刷所,朴安粗枝大叶,不知怎样把全部誊写稿丢失了。亚子大发脾气,要朴安赔偿,这怎么办呢?结果,亚子所兼电报版,由朴安代庖,亚子腾出时间来重作抄胥,才得解决。在这时,朴安又认识了余天遂、姚鹓雏、李叔同、夏光宇,都是该报的同事。《太平洋报》费绌停止,朴安为《中国民报》作社评,又认识了邓孟硕、汪子实、陈无我、管际安、刘民畏。他的社评往往不标题目,认为标题目麻烦,写成了社评,就算了事,什九由汪子实代标。有一次,汪氏亦觉得标不出适当的题目,竟标之为“无题”,传为笑柄。此后,朴安又任《民权报》编辑,时戴季陶主笔政,署名天仇,而天仇性躁急,动辄忤人,朴安对他说:“请你把天仇二字改为人仇吧!”

有关朴安的趣事很多,足资谈助。他和马君武对局为围棋,君武下子辄悔,止之不可。他想出一抵制办法,君武悔一子,他也悔一子,君武再悔一子,他也再悔一子,往往两人各悔一二十子,致全局错乱,只得通盘重下。他常和南社的朋友赴酒店醵饮。某次,隔座猜拳,喧呶不息,又复胡琴清唱之声杂起,他很厌恶,便和朋好以巨大的声音效之,五魁八仙,超出其上。当时以朴安的嗓子为最宏亮,大家把他的名字上加上四个形容字,为英英皇皇的胡朴安,更扩充为吞吞吐吐的朱少屏,谓其讲话不爽快。期期艾艾的柳亚子,谓其口吃。圈圈点点的吕天民,谓其面有痘斑。阔阔气气的汪兆铭,谓其经常乘马车。娇娇滴滴的叶楚伧,谓其作小说题名为小凤。陪陪坐坐的陶小柳,谓其不善饮而侍坐。轻轻巧巧的胡寄尘,谓其出言吐语,声音极低。马马虎虎的姚鹓雏,谓其行为脱略。鹓雏之不羁,确有不同寻常处。一日鹓雏乘马车来访朴安,其时乘马车的都是阔人,新闻记者是没资格坐的。及下车却为鹓雏,朴安急询其:“有何要事?”鹓雏说:“向你借钱。”问:“借若干?”答:“借四元。”问作何用,答付马车钱。朴安为之大笑。一天,他赴友人酒食之约,途中遇见苏和尚曼殊,他问:“和尚哪里去?”曼殊说:“赴友饮。”反问:“何往?”他答:“也赴友饮。”曼殊欣然说:“那么我们同行吧!”到即恣啖,亦不问主人为谁。实则朴安之友,并未招曼殊,招曼殊者另有其人,是两不相涉的。南社每次雅集,觥筹交错之余,例招摄影师来,摄一集体照,诸社友雁行而立,呈现着温文尔雅的气派。某次雅集,摄集体照外,朴安赤膊别摄一腾挪超纵的拳法小影,以留纪念。

他对于事物,颇有独特之见,常谓:“男女进而为夫妇,当注重于情之一字,不可专注重于爱之一字,爱则日久而消,情则日久而积。我觉得对于家庭,对于朋友,对于国家,惟有一情字,始能有真正的爱。”他看到旧社会嗜学者少,溺于恶习者多,发着感慨说:“近年以来,中人以上,不斗牌者十无一人,不阅庸俗小说者,百无一人,作诗填词者,千无一人,习经读史者,万无一人,躬行实践,为身心性命之学者,旷世无一人也。”又谈到吃饭问题:“中国一千人中,五百人吃饭不做事,四百九十九人,为吃饭而做事,不知可有一人为做事而吃饭?吃饭不做事者,倚赖人为生活,禽兽不若也。为吃饭而做事者,禽兽以爪牙觅食,人以知识觅食,觅食之方法不同,而其觅食则一,禽兽类也。为做事而吃饭者,具有人格,出于禽兽之上,始得谓之人。”他又说:“不能在最低等的生活立得住脚,将来决不能任大事。”

他先娶唐淑贞,体羸弱,沾时疫几殆,后患贫血症,不治死。继娶朱昭,朴安教之读书,知文翰。有时朴安向国学保存会借来孤本书,朱夫人为之手抄,累累列于橱架,朴安引以为乐。子女有道彦、道彰、道彤、平、泌、泠、沄。那驰誉国际的道静,是他的侄子。平名渊,为首辟黄山许世英的儿媳,擅书画,中年夭折,朴安很为伤痛。长子道彦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美国,从事铁路机车设计研究。一九四八年去台湾。近三年来,斥资重印其父朴安的《朴学斋丛书》,共分为三集,第一集,收入胡氏先人胡朴安、胡怀琛(寄尘)的诗文遗著;第二集,收入朴安学术著作十余种;第三集,乃怀琛的学术著作及现尚健存的道静作品。送给大陆诸亲友和图书馆。又《俗语典》,那是朴安主持下,由夫人朱昭,前室所生之女朴平,其弟怀琛,侄道吉、道和协作编辑而成。一九八三年,上海书店为之复印,有杨树达序、怀琛序,及朴安自序。例言最后有那么几句话:“本书告竣时,于各书中续得俗语,又有一千余条,原拟附本书之后为补遗,嗣思俗语尚多,再事搜集,或可与本书相并,或竟多于本书,附为补遗,未足尽俗语之大观,因先出此编,以飨阅者,续编嗣出。”这个续编,未见刊行,今不知原稿尚存与否了。据我所知,朴安别有两种作品,神龙见首不见尾,成为遗憾。一《病废闭门记》,那是一九三九年忽患脑溢血,濒危得救,但半身不遂,自号半边翁。他初颇抑闷,既而以易理禅理,自静其心,谓:“譬如被判无期徒刑,不作出狱之想,狱中生活,亦颇自适。”撰《病废闭门记》二十万言,给钱芥尘刊诸《大众杂志》,逐期披罗,奈《大众杂志》出了若干期,便告停刊,余稿很多,存芥尘处。当时芥尘一度宣言:“倘有人为刊全书,当无条件奉赠。”可是那时纸张难购,印工昂贵,没有人接受,今则芥尘逝世,也就下落不明。又《南社诗话》,初登《小说月报》(联华广告公司所发行)上,登了数期,朴安辍笔。这时,我为《永安月刊》编委之一,因商恳朴安,续撰刊诸《永安月刊》,朴安命笔寄惠,大约连登了若干期。有一次,《诗话》续稿被编辑部不慎遗失,朴安是没留底稿的,便觉兴趣索然,中断不续了。

最近,新出《中国文学家辞典》,列入胡朴安小传,谓:“原名胡有忭,学名韫玉,字仲明,后改字朴安。一九一六年,任交通部秘书,后任福建省巡阅使署秘书,京沪、沪杭甬两路管理局编查课长,兼上海国民大学及持志大学国文系主任。一九二二年,著《中国全国风俗志》。一九三○年,任考试院专门委员,同年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一九三二年辞职,主持《民国日报》笔政。一九三九年,患病居家,专心著述,所写《周易古史观》《庄子章义》《儒道墨学说》《中庸新解》等书,均有独到见解,成一家言。他的《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文字学ABC》《文字学研究法》《六书浅说》《古文字学》等专著,也很有影响。其他尚有《周秦诸子学说》《儒家修养法》《文字学讨论》《中国学术史》等数十种。抗战初期,任上海正论社社长,上海沦陷后,闭门著述。抗战胜利后,任上海通志馆馆长,及《民国日报》社长。一九四七年,因肝癌逝世。”他的经历和著述,足补我文之不及。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我!四合院黑马,老婆陈雪茹

我!四合院黑马,老婆陈雪茹

凉月子
秦淮茹悔婚?还联合贾东旭坑他家的财产。 他,手持系统,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开着汽车娶亲,他绝对是头一个,秦淮茹哭晕在厕所!
都市 连载 114万字
独步天途

独步天途

玄雨
浩渺大陆,奇珍长存,凶兽横行,武道成仙。 有神山高耸万丈,有仙河九曲成弯,自古时以来大陆之上风云轮转,乱世动荡。 少年张仲军,本应继承父亲爵位,却因天赋骤消,遭受陷害,垂死之际,乱入毒云瘴谷,结识一只古怪
都市 完结 352万字
我是人民的公安局长,不是你帮凶

我是人民的公安局长,不是你帮凶

倍宸
朗朗乾坤,人民至上! 百姓苦,血与泪,国之殇!90年代官场,坚守本心者乃国之脊梁,民之父母。 我是人民的公安局长,“民”字刻入骨髓。 我是谁?为何来此? 穿越者?重生者?不,我比之更恐怖。犯罪分子、保护伞,等着吧,当你们沾沾自喜之时,我悄然觉醒…… 书如其名,不脑残、剧情刚、文风幽默(全书笑点超级多),有画面带入感。谢谢阅读,祝大家龙年行大运。
都市 连载 0万字
龙飞凤仵

龙飞凤仵

莫风流
悬疑推理+轻松言情+双洁这是间谍的励志文、这是流氓的追妻文、这是法医的推理文、这是王爷的权谋文……人生篇:宋宁穿越后,生活很不易。白天要验尸,晚上抓逃犯。谈恋爱?不存在的。她两世为人,那都是事业型女性!做王妃?不存在的。听说过朝廷命官挺着孕肚审案的?印象篇:宋宁眼中的齐王:呸,有病!齐王眼中的宋宁:哼,奸佞!别人眼... 《龙飞凤仵》
都市 完结 246万字
我们村驰名全球

我们村驰名全球

牧三河
余真是个山沟沟里的小村长,却能点石成金。方便面点一下,里面就有肉了!面膜点一下,用过之后马上变白了!膏药点一下,贴上之后腰不酸腿不疼了,一口气爬几座山不喘气了!直播间的人们为之疯狂,不惜重金相求。名不见经传的白云村,也开始被大家熟知。人们现,白云村是个好地方。西瓜大又甜,橘子也不酸,草药疗效好,地上捡颗石头都能卖... 《我们村驰名全球》
都市 连载 133万字
重生,我成为仇人眼中的恶魔

重生,我成为仇人眼中的恶魔

身不由己
暴爽,复仇,不憋屈,种田。 被活活气死的张志远重生在改命那一刻。 于是,他化身为恶魔! 掌殴绿茶婊! 脚踹心机男! 砖拍道德丧尽班主任! 锄头迎向偏心至极的父母……
都市 连载 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