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莫里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5.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3>盲人摸象:长期注定论和短期偶然论的片面之处</h3>

南亚有盲人摸象的古老故事。一个人抓住象鼻,说这是一条蛇;另一个人摸象尾,认为这是一根绳;第三个人靠着象腿,得出这是一棵树的结论,如此等等。关于西方为什么统治世界有两个理论,长期注定理论和短期偶然理论,读到这些理论时我们不免会想到这个故事,长期注定理论拥护者和短期偶然理论拥护者就像那些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却误认为这就是整个大象。相比之下,社会发展的特征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面目,因此也就不会再有关于蛇、绳、树的错误判断了。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我们只摸到了长牙象的一部分。

图4-1总结了第二章留给我们的印象。最后一个冰河时期末期,气候和生态因素导致西方社会发展比东方起步早,虽然新仙女木事件使西方发生了气候灾难,但是西方还是明显地领先于东方。不可否认,早至公元前10000年前,我们的电锯艺术的确十分粗糙。在东方,很难发现4000年内有任何可衡量的社会发展变化,西方社会在公元前11000年比公元前14000年发展程度高,但即使在这里我们也无法找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微妙痕迹。虽然这些社会发展指数不能反映出什么,但是有数据总比没有强,而且这些指数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正如长期注定理论所预测的,西方一开始就抢先了一步,而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图4-2就没有图4-1那么简单了,图4-2继续描述公元前5000~前1000年的社会发展。它和图4-1的差别就像绳和蛇的差别一样。两幅图像绳和蛇,有相似之处:两幅图中,东西方都继续向前发展,相差不大,西方的发展总是领先于东方。但是,两者的差别也一样显著。首先,图4-2的发展曲线比图4-1上升更快。在公元前14000~前5000年的9000年间,西方的社会发展水平翻了一番,东方上升了2/3,但是在接下来的4000年间——是图4-1所覆盖时间段的一半不到——西方发展水平增至3倍,东方增至2.5倍。其次,我们看到,公元前1300年后,西方社会发展势头在历史上首次下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6004F.jpg" /> <h5>图4-1 至今的发展形势:公元前14000~前5000年,西方社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第二章已对此做出阐述</h5>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600216.jpg" /> <h5>图4-2 东西方继续向前发展,差距先拉大,后缩小:公元前5000~前1000年,东西方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差距扩大和缩小</h5>

我试图在本章解释这些事实。我认为,西方的加速发展和公元前1300年后的下滑,事实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我把这个过程叫作发展悖论。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会看到,在解释为什么西方统治世界时,在这些解释告诉我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时,这个悖论的规律发挥主要作用。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研究在公元前5000~前1000年间发生了什么。

<h3>伊拉克地区:逝去的辉煌</h3>

公元前14000~前5000年间,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翻了一番,农村从侧翼丘陵区发展蔓延至亚洲中部和大西洋沿岸。然而,公元前5000年,虽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离侧翼丘陵区相距仅数天步行路程,但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还是几乎没有出现农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这片“两河流域的土地”现在是伊拉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现在的伊拉克,这并不奇怪。2003年以来,因为各种新闻报道,我们对伊拉克的恶劣环境十分熟悉。夏天气温高达120华氏度,几乎不下雨,周围呈现荒漠化。很难想象农民居然会选择在那里居住,而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甚至更热、更潮湿,农民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寻找水源,而是如何有效利用水。印度洋季风会带来一些雨水,这些雨水刚好能促进农业发展。然而,如果农民能控制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夏季洪水,在恰当的时候将这些水导入他们的田地,灌溉庄稼,那此地发展前景光明。

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一些人选择农业生活方式,邻国人学到农业耕作并依靠农业生活,他们都不断修正传统农艺,适应新的环境。但是,有些农艺只适用于侧翼丘陵区的旱作农业,要让其适用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灌溉农业,仅仅进行“修正”是不够的。农民不得不从零开始。经过20代人的努力,他们改善了沟渠、渠道和蓄水池,不但使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边缘耕地渐渐充满生气,而且使其比侧翼丘陵区更多产。他们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经济学家有时候把这个过程叫作探索后发优势。当人们将一项适用于发达核心地区的技术用于欠发达的边缘地区时,他们改善这项技术有时候能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以至于边远地区变成了新的核心地区。公元前5000年,这样的事情在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生了,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村庄,供养了大约4000人。这么多人可以建造更精致的神庙。在一个村庄埃利都,我们就发现了层进式神庙,这是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以砖为平台的神庙,这些神庙总是采用相同的基础建筑方案,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庙越造越大,装饰得也越来越华丽。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积累了如此多的优势,以至于古老的核心地区侧翼丘陵区开始效仿这个泛洪平原上充满活力的新社会。公元前4000年左右,生活在伊朗西南靠近侧翼丘陵区的平原上的苏萨居民甚至超越了埃利都居民,用砖块建造了一座长250英尺、高30英尺的平台。虽然19世纪的挖掘者考古技术还不够精湛,在挖掘这个遗址时破坏了证据,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推断,这个平台在当时可能支撑着一座宏伟的神庙。然而,即使是这些挖掘技术不够精湛的考古学家,也不会错过这些越来越复杂的组织,包括世界上最早的铜饰,标志着行政控制的印章或黏土压痕,以及一些图像,专家认为这些图像是“僧侣王”。考古学家常常想象这样的情景,区域首领住在苏萨,苏萨比周围的村庄都大,偏僻村庄的村民可能到苏萨来崇拜神灵,感谢神灵,并用食品交换饰物和武器。

当然,村民没有这样做——因为从如此粗糙的遗址中很难看出这一点。但是考古学家不得不依靠苏萨来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村庄经历了6000年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洪水,被深深地埋在了淤泥之下,让考古学家难以研究(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原因是,自从伊朗于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或者自从萨达姆·侯赛因在1990年侵略科威特,这里几乎再没有新探索)。公元前4500年后,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类似的改变可能正在发生,但是直到公元前3800年,考古学家才看到了这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村庄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个问题,考古学家中还存在争议。公元前6000年,当农民开始搬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时,由于地球公转时不断改变围绕太阳的轨道,自转也不稳定,因此美索不达米亚达到了史上最热、最潮湿的顶点,但是到公元前3800年,世界又开始降温。你可能认为这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你错了。更凉爽的夏季意味着能带来降雨的印度洋季风越来越弱。降雨越来越少,越来越难预测,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炙烤之地,正如我们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看到的一样。问题一个个出现:春季降雨减少,意味着庄稼生长季节变短,庄稼在每年夏天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发洪水前成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民2000年来辛勤建立起来的农作系统再也无法适用。

气候变化使美索不达米亚人面临艰难的抉择。当沙尘来袭,侵入他们的田地时,他们可以逃避现实,继续自己的生活,但是不采取任何措施是有代价的,饥饿、贫穷,甚至饥荒会接踵而来。或者他们也可以迁移到不太依赖季风的区域,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要让他们放弃照料得很好的土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如何,侧翼丘陵区很明显是该去的地方,但是那里已经有很多村庄了。2006年,叙利亚东北地区的布拉克的考古学家挖掘出两座公元前3800年的集体墓地,埋葬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明显是大屠杀的受害者。因此,让农民搬回拥挤、充满暴力的侧翼丘陵区,这也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如果美索不达米亚人都不采取任何措施,或者都逃跑了,那这个新的核心地区就会瓦解。但这时出现了第三种选择。人们可以抛弃他们的村庄,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一些较大的地区聚集。这看起来违反常理,因为如果庄稼收成减少,更多人来到更小的地方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但是,一些美索不达米亚人似乎想出了办法:如果更多人齐心协力,他们可以建造更大的灌溉系统,储存洪水,灌溉庄稼。他们可以向更多的矿工提供食物,让他们从地下开采铜,让更多的铁匠制造饰物、武器和工具,让更多商人将这些商品带到周边地区。事实证明他们非常成功,到公元前3000年,青铜(铜和小部分锡的合金)大量代替了石头,成为新的武器和大多数工具的原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战士和工人的效率。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组织。集中管理就能解决问题。到公元前3300年,人们在小泥板上刻画他们的活动的记录,大多数考古学家将这些复杂的记录称为书写符号(即使现在也只有一小部分研究符号的精英才能看懂)。无法书写符号的小村庄发展碰壁了,但是有一处遗址——乌鲁克发展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大约有两万居民。

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管理、会议和备忘录——对现在很多人来说,这些东西是祸根,但却是人类成就的标志。然而,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就会更清楚,这些事物往往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组织促使侧翼丘陵区的村庄、黄河两岸的村庄成为城市、国家和帝国;组织失败则导致这些城市、国家和帝国的失败。组织的有些管理者是我们故事中的英雄,有些也是恶棍。

随着季风的停止,管理的诞生肯定造成了创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颓废又饥饿的败兵纵队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没精打采地向乌鲁克行走,就像连破车都没有的贫困移民,更不用提新政了。我们还可以想象愤怒的村民拒绝将权力交给高傲的官僚,那些官僚企图征用他们的田地和庄稼。结果往往是使用暴力。这样乌鲁克就很可能分裂,很多竞争城镇确实已经分裂了。

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古代管理者如何帮助乌鲁克度过危机,但是考古学家怀疑,他们依靠了神庙。很多证据都指向这一点,这些证据互相支持,就像北美印第安人的圆锥形帐篷一样。比如说,考古学家在神庙遗址挖掘出成堆的大小相同的碗碟,这些碗碟被称做“斜沿碗”,可能被用来分配食物。最早刻有符号的陶片主要来自神庙,陶片上代表“配额”的符号就是斜沿碗的图画。当书写系统发展至人们可以记录这些信息时,这些符号告诉我们,神庙控制着大片灌溉土地以及在这些土地上工作的劳动者。

神庙迅速发展成为名胜古迹,使建造这些神庙的群落相形见绌。长长的阶梯通向上百英尺高的坛庙,专家在坛庙内与神灵进行交流。我们在第二章提到公元前10000年的圣坛,如果说这是人们向神灵传达信息的扩音器,那这个公元前4000年乌鲁克的宏大神殿就是一个扩音系统,这套扩音设备能让齐柏林飞船乐队大显身手。如果这样神灵们还不能听到人们的呼喊,那他们肯定是耳聋了。

正是这些对神灵的呼喊让我开始对考古产生兴趣。1970年,我的父母带我去看伊迪丝·内斯比特(Edith Nesbit)的电影——爱德华时代的经典《铁路少年》(The Railway Children)。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之前放的纪录短片更让我心潮澎湃(那时人们常这么说)。那天晚上,我迷上了阿波罗11号,想成为一位宇航员,但是这部低成本制作的电影——一部根据埃里克·冯·丹尼肯(Erich Von Däniken)的书《众神的战车》(Chariots of the Gods)改编的纪录片(勉强称得上纪录片)——让我意识到考古是我必走的道路。

和亚瑟·C·克拉克在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声称的一样(类似出版于1968年的《众神的战车》),冯·丹尼肯也声称外星人在远古时代访问过地球,并告诉人类天大的秘密。然而,冯·丹尼肯与克拉克不同,他强调他没有胡编乱造,外星人会经常回到地球。外星人激发了人们建造巨石阵和埃及金字塔,希伯来《圣经》和印度史诗描述了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与核武器。冯·丹尼肯坚持认为,早期文明中,一些国王声称自己和太空超人生物交谈,原因是他们的确和太空超人生物交谈过。

虽然证据不足(委婉地说),但是这个论证说服了许多人,很多人对它坚信不疑,冯·丹尼肯卖了6000万册书。他现在仍有很多粉丝。几年前,我站在烤肉架旁考虑着自己的事情时,我被他的粉丝——非常严肃地——指控为密谋掩盖这些事实。

人们常常批评科学家将奇迹从世间带走,但是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希望揭示真理。如果是这样的话,真理就是我们不需要太空人来解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神王,我们更不需要《2001太空漫游》中的场景来解释智人的进化。自从农业出现后,宗教专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当神灵要抛弃人类,停止给人类雨水时,美索不达米亚人会本能地依赖牧师的帮助,这些牧师声称自己有特殊方法能与神灵交流,然后转告人们应该怎么做。在这些艰难的时代里,组织是生存的关键,因此,有越多人按牧师说的做,事情就会变得越顺利(前提是牧师给出合理的建议)。

两个过程互为因果,其逻辑和冯·丹尼肯的论证逻辑一样,都是循环的,但是前者更有说服力。野心勃勃的人声称自己有特殊方式可以和神灵交流,他们说他们需要富丽堂皇的神庙、隆重的仪式和大笔的财富才能让神灵听到他们说话。一旦得到这些东西,他们就可以证明,他们的确和神灵亲近,因为他们有富丽堂皇的神庙、隆重的仪式和大笔的财富——毕竟,神灵只会把这些财富给他所爱的人。公元前2700年左右,当记录员正在记录这些事件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国王们甚至宣称,神灵是他们的祖先。有时候,将权力委任给与神灵交流的人会创造奇迹,比如在乌鲁克(但是我怀疑),但是当他们失败时——失败是常有的事——留给考古学家去发现的就寥寥无几了。

乌鲁克不仅成了一个城市,而且成了一个国家,有中央机构征税、为整个社会做决策,并依靠军队维护社会秩序。一些人有最高地位(但是明显不包括女士),还有一大队勇士、地主、商人和有文化的官僚辅佐他们。几乎对于每个人来说,国家的崛起意味着自由的丧失,但是在艰难的时代,这是成功的代价。与国家形成前的社会相比,付出如此代价的社会能聚集更多人口、财富和权力。

公元前3500年后,城市和国家促进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社会发展,然后向外延伸,就像侧翼丘陵区曾经的农村一样。乌鲁克式的物质文化(斜沿碗、书写陶土片、华丽的神庙)被传播到了叙利亚和伊朗。关于它们是如何传播的争论和农业最初是如何传播的争论很相似。人口密集、组织严密的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可能曾对人烟稀少、权力分散的北部地区进行殖民,这些殖民地包括北叙利亚的哈布巴凯比拉,这看起来像有人复制了一个乌鲁克街区,并将它丢弃在1000英里外。相反,早在斜沿碗发明之前,布拉克就是一座大市镇,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地方社区,对乌鲁克的风俗挑三拣四。村民努力依靠微薄收入为生,他们看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城市繁荣,于是允许当地牧师成为国王;野心勃勃的牧师看到乌鲁克的宗教首领飞黄腾达,可能就和他的村民交谈,或者哄骗他们,或者威吓他们,让村民允许他们拥有类似的权力。有些人更喜欢村庄生活,但是他们肯定会发现,无论以何种方式,国家的形成是大势所趋,就像几千年前觅食者发现农耕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一样。

<h3>埃及的法老为什么如此成功</h3>

公元前5000年左右,当第一批农民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汗流浃背地种植庄稼的时候,更多勇敢的人从约旦河谷向西奈沙漠走去,到尼罗河流域去碰运气,寻找肥沃的土地。埃及几乎没有可驯育栽培的本土植物,在农业发展方面也落后于侧翼丘陵区,但是一旦引进合适的种子和动物,埃及就繁荣发展起来。尼罗河每年泛滥的时候刚好是灌溉庄稼的季节,大面积的绿洲受雨水滋润,在沙漠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然而,这些优势意味着,公元前3800年季风的退去对埃及造成的影响比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影响还要大。很多埃及人离开了他们的绿洲,来到了尼罗河流域,那里水源充足,但是土地缺乏,尤其是在上埃及尼罗河流域变狭窄的地方[1]。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通过管理解决了这个问题。挖掘出的坟墓表明,上埃及的村庄首领既要管理军事,又要管理宗教事务。成功的首领在村庄获得更多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失败的首领不知去向。公元前3300年,形成了三个小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安葬国王——如果“国王”这个称谓不是太高贵的话暂且用之——的富丽堂皇的墓地,这些墓地模仿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建筑风格,墓地内还埋葬有黄金、武器和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口的物品。

这些国家互相战斗,直到公元前3100年统一成一个国家。那时候皇家宏伟建筑物的规模迅速扩大,独特的埃及象形文字突然出现。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样,书写可能只限于一小部分人群,但是埃及的文字记录一开始就不光包含叙述性文字,还包含官僚的账目。一个引人注目的文本描述道,一位叫那尔迈的上埃及国王在公元前3100年征服了下埃及,还有一个文本写到了一个叫“蝎子王”[2]的国王。后来还有文本提到了征服者美尼斯(可能和那尔迈是同一个人)。虽然细节方面令人困惑,但是故事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公元前3100年左右,在尼罗河流域,那时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统一了,约有100万名臣民。

公元前3100年后,上埃及的物质文化迅速向尼罗河流域传播。几千年前随着农业的发展,乌鲁克文化在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传播,和乌鲁克文化的传播方式一样,下埃及人可能仿效了(或是自愿,或是不得不以这种方式与之竞争)上埃及的生活方式。有明显证据表明,组织成国家的上埃及比以村庄为基础的下埃及发展得更快,政治统一含有一些南方征服北方的意味。

公元前3500年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进行扩张,公元前3300年,上埃及也进行扩张,两者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却有着不同的结果。首先,当那尔迈/美尼斯/蝎子王于公元前3100年征服下埃及的时候,乌鲁克的扩张突然终结。乌鲁克城被烧毁,很多刚刚发展起来的有着乌鲁克式物质文化的地区也被遗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谜。公元前2700年左右,象形文字开始记录更多信息时,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分裂成了35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神圣的国王,那时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称呼自己为苏美尔人。因为乌鲁克管理松散,统一的埃及成为主要的西方核心地区。

为什么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展不同,这仍然无法解释。可能因为埃及只有一条河流和三角洲以及一些周围都是沙漠的绿洲,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两条河流、很多顺畅的支流,周围还有很多山丘,这使得埃及比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更易征服。也可能是因为那尔迈比乌鲁克国王做了更明智的决策,这个国王的名字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因为某些其他关键因素。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苏美尔国王宣称自己像神灵,而埃及国王宣称自己就是神灵。电影和电视剧《星际之门》改编自冯·丹尼肯的书,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那尔迈一行人是真正的太空人,而乌鲁克国王只是太空人的朋友。虽然这个解释引人注目而又直接易懂,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很多人认为,事实上法老(埃及国王的称号)在提升自己的神圣形象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自我神化是疯子的行为,在5000年前也不是容易的事。那这些国王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尔迈和他的朋友没有给出任何解释(神灵是不需要自我解释的),根据后来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我们有了最佳线索。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征服了埃及,宣称自己是法老。在和他的将军争夺权力的时候,他发现传播一个谣言很有用,这个谣言就是,他也是神灵,就像之前的法老一样。几乎没有马其顿人去认真核实这个谣言,这为亚历山大增加了筹码。当他的军队到达现在巴基斯坦的地方时,他召集了10位当地的智者,并命令他们回答他提出的最深奥难解的问题,违者处死。当轮到第七位智者时,亚历山大问:“一个人如何变成神灵?”这位哲学家很简单地回答道:“做一件凡人无法完成的事。”很容易想象,亚历山大假装搔头不解:最近有人做了凡人无法做到的事吗?答案非常明显,他可能已经告诉自己了:是的,那就是我。我刚刚推翻了波斯帝国。没有凡人可以做到。我是神,所以当我的朋友反对我时,我杀死他们不应该感到不安。

事实也可能是亚历山大和他的支持者编造了整个故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故事的真假没有公元前4世纪20年代的这个现象重要:一个国王宣传自己是神的最好方法是展现非凡的军事威力。对于3000年前这是不是已经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只能进行猜测,但是在统一尼罗河流域这件事上,蝎子王、那尔迈或者美尼斯的确做到了人们所认为的凡人做不到的事。可能将一个神圣的国王和一位伟大的征服者结合在一起能让自我神化听起来更可信。

这也不是法老唯一成功的政变。上埃及的首批国王们肯定发展了乌鲁克式的管理技能,也就是让人们向他们提供资源,让人们接受中央管理,但是法老们从整个尼罗河流域吸收了当地精英,让他们担任管理者。法老们在孟菲斯建造了一座新的都城,颇具策略性地将其建在上埃及和下埃及中间,让地方贵族加入他们。法老们在孟菲斯分配恩惠,小贵族对这个政体有所贡献,法老们给予他们一些奖励,让他们继续巩固这个体系。当地的领主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在让农民能勉强生存的情况下,他们尽可能多地征税,然后将收入上交,以此换取法老的恩惠。

法老的成功一部分依靠政治活动,一部分依靠他们和贵族之间为共同利益而互相利用,一部分依靠华丽的粉饰,比如假装是神灵而不只是神灵的朋友,这些手段当然更容易成功。哪位当地的权贵不想为神灵服务?然而,为慎重起见,法老也创造了强大的符号语言。公元前2700年后不久,卓瑟法老(King Djoser)的艺术家设计了篆刻象形文字的样式,描述存在了500年的神王。人们看到一位不朽之人死去,卓瑟理解了其中神学的微妙,因此他设计了埃及王权的根本象征——金字塔——来保存神圣的法老的尸体。高450英尺的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50年左右,在1880年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超过它的高度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迄今它仍然是最重的建筑,重约100万吨。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几十年建造金字塔:采石,让石头沿尼罗河漂下,然后拖到建筑地。金字塔脚下的所谓工人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给工人提供食物、指挥他们行动需要增加大量的官僚,加入工人群对于那些可能从未离开过家的村民来说肯定是一次变化非常大的经历。如果有人在金字塔建造之前怀疑法老的神圣性,那他们在金字塔造好后肯定不会怀疑了。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城邦的发展趋势和埃及相似,但是它发展得更慢、更谨慎。根据象形文字记录,每个城市被分为很多“家族”,每个家族包含很多一夫一妻制家庭。每个家族有一户家庭作为首领,组织土地和劳力,其他家庭按等级负责不同的事务,有些家庭在田地里工作,有些家庭制作工艺品,完成安排的工作份额,以此换取口粮。规模最大、最富有的家族理论上由神灵领导,可能管理成千上万英亩的土地和成百上千的工人。为神灵管理这些家族的人通常是城市的首领,由国王领导城市的守护神家族。保护守护神的利益是国王的工作。如果国王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守护神也会发达;如果国王没有做好,守护神也会没落。

公元前2500年以后,这成了一个问题。农业的发展让人们可以供养规模更大的家庭,人口的增长促使人们为了更肥沃的土地而争斗,也促使争斗方式变得更有效。有些城市战胜并占领了另外一些城市。其中的神学意义和埃及神王的死亡一样棘手:既然一个国王保护他的守护神的利益,那如果另一位自称是其他神灵的国王占领了这个城邦,这又意味着什么?有些牧师提出“庙城”理论,使宗教等级制度和守护神的利益独立于国王。成功的国王为回应这种理论,声称自己不仅仅是神灵的代表。公元前2440年左右,一位国王宣布他是他的守护神的儿子,还有人创作了诗歌,描写吉尔伽美什国王如何在世界之外旅行以寻求永生,这些诗歌开始传播,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中的一部分,这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巨著。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当了农民后我成了万万亿首富

当了农民后我成了万万亿首富

十四是榴莲
这一次,我一定要成为富!家境贫寒的林起偶然得到一个神秘的空间,竟然靠着空间,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万万亿级别的富!从此悲惨的人生完全被改写了……尤其是世人没见过的黄金草在别人那是有钱也难买的宝物,但在林起这应有尽有!轻轻松松种山参、种灵芝养鸡又养鸭,还在空间挖池塘养鱼食物越来越多,吃都吃不完!... 《当了农民后我成了万万亿富》
都市 连载 270万字
系统赋予能力,开启潇洒人生

系统赋予能力,开启潇洒人生

无危
++王易在酒吧与美女总裁邂逅后获得神豪系统。从此王易走向了人生巅峰。
都市 连载 82万字
和离后,君言不得意

和离后,君言不得意

雪小皛
【架空+先婚后爱+医妃+团宠+追妻火葬场】 米柠是医女,因家庭突遭变故,为保自身平安,嫁进穆王府,成为了世子妃。 洞房花烛夜当晚她等到了世子,还有世子的和离书。 第二天,世子出使西域,这一去就是两年。 她也独守了空房两年。 世子出使归来……为了成全,也是弥补自己犯下的棒打鸳鸯之错,米柠打算成人之美,成全世子和他的青梅竹马,请求与世子和离。 可世子却迟迟不签放妻书。 另一边,病娇太子发了疯,想要迎
都市 连载 43万字
贞观幽明谭

贞观幽明谭

燕垒生
《贞观幽明谭》共四卷,分别为胡姬傀儡之卷、蛟与龙之卷、魔都妖异之卷、天魔苏醒之卷。故事以唐代贞观末年的长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自幼背负诅咒的少年巫师明崇俨在追寻自己身世之秘的过程中,卷入了太子、虬髯客、南
都市 完结 17万字
我的师父很多

我的师父很多

阎ZK
江湖纷争,大争之世。 大秦人的老大拎着陌刀,抽得天下鼻青脸肿,江湖里的老不死蹲在山上,一回头把整个天下抛到了身下。 有力士徒步丈量大地,有江湖豪侠一剑开天,可转眼便醉倒在美人的怀里。 道士负剑,书生醉酒。
都市 连载 398万字
恃宠而娇

恃宠而娇

梦魇殿下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 ☆〆书名:恃宠而娇作者:梦魇殿下文案一部部话本,藏着一个个秘密。《三更话本》唐娇手里有部新
都市 连载 34万字